查看原文
其他

西北战场,彭总对山东兵刮目相看:你们打得好,是救命恩人哪

Editor's Note

小编曾是山东兵,看到文章这样的评价,感到很自豪:
山东兵高大强壮、嫉恶如仇、做事靠谱,忠诚不二!许世友将军,挑选警卫员秘书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要山东人。王震将军的警卫员长期是山东人。新中国成立后,负责核心机关保卫任务的警卫部队,有两支来自山东。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南疆战旗红 Author 南疆战旗红

点击蓝字 关注我们

‍作者:笑看风云

01

彭总晚年回忆他的戎马一生时,认为他的军事生涯中总共有“四大败仗”,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陇东战役就是其中之一。

“西府”,并不是具体的地名,而是指西安以西,渭河和泾河之间的地区,包括咸阳、宝鸡等地。“陇东”,就是指甘肃东部地区。

这次战役初期,我军进展非常顺利,但后来却出现了彭总意料之外的战况。马步芳之子马继援,亲自率领作战骁勇、残忍好杀的马家军整编82师,卖力地增援胡宗南。蒋军阵营出现了嫡系军和地方杂牌军密切配合、联手对付我军的情形,这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都十分罕见。

彭总并没有慌乱,他从容地指挥各支部队有序撤退,摆脱敌军,再寻机歼敌。结果又出现了他意料之外的情况,而且这次更加致命:西北野战军指挥机关几乎被敌人包围,彭总本人也差点被敌人俘虏,而这次意外竟然发生在我军内部。

当时,彭总命令第四纵队担负机动防御,从侧翼掩护主力集结。面对强敌马家军,四纵战斗意志薄弱,畏缩不前,不是想着如何抗击敌人、而是先想着消极避战保存自己,在既不通知友邻部队,也不向上级汇报的情况下让路给敌人,导致敌人长驱直入,截断了彭总主力的退路。

四纵在关键时刻掉链子,导致彭总周围的敌情越来越严重,形势已经危急到生死悬于一线的程度。好在彭总身经百战,从四周的枪炮声中判断出,唯有东南方面的荔镇可能有我军还在阻击敌人,于是他当机立断,带领部队向东南方向撤退。

02

彭总的判断没有错,荔镇果然有西野二纵在拼死抗击敌人。二纵本来的任务,是进攻被马家军占领的肖金镇,双方已经交上火了。这时胡宗南指挥36军和136旅突然向荔镇发起攻击,企图将西野总部“包饺子”。二纵被前后夹击,形势也极度危险。如果二纵此时撤离荔镇,并全力进攻肖金镇,也算不上违反总部命令。

当时在荔镇的部队是二纵独6旅18团,在突然遭遇强敌攻击后,旅长张仲瀚马上想到后边不远处的二纵机关和西北野战军总部,如果荔镇被敌人占领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于是在没有接到上级指示的情况下,他命令18团不惜一切代价地坚守阵地。

后来二纵命令独6旅全力守住荔镇,掩护西野总部转移。于是独6旅以两个团的兵力玩命抗击敌36军和136旅的轮番进攻,有的一百多人的连队最后只剩下18个人,18团团长陈国林也不幸牺牲。但独6旅死死顶住了敌人,没有后撤一步,一直坚守到西野总部安全转移出去。

彭总经过荔镇时,感动地说:“你们打得主动打得好,是救命恩人哪,要给18团的每位同志记一大功……6旅是支好部队,将来要多出干部。”

西府战役结束后,在总结会上,彭总严厉批评了四纵不听命令、打“滑头仗”的行为,他对四纵队司令员王世泰和政委张仲良说:“你们有电台,完全可以请示报告……你们撤,既不通知友邻部队,又不告诉我们……你们的组织纪律性哪里去了……根据你们造成的损失,该枪毙!”

当然,爱兵如子的彭总只是嘴上说说“枪毙”而已,王世泰后来仍然担任四纵司令员,但四纵的这件事,却让彭总记住了。

1955年授衔,考虑到王世泰资历老、功劳大,已经转入地方工作了,仍然列入拟授上将的名单,但主席亲笔划掉了他的名字,这是否和彭总有关系?政委张仲良后来也到了地方工作,并未留在军队,同样未授衔。而四纵虽然后来在西北战场也战功显赫,但1952年就被取消了番号。

而独6旅后来果然产生不少干部。据不完全统计,被提升为省部(军)级的有35人,被提升为师(厅)级的有100多人。由于1959年起彭总就不再主持军队工作,他们的持续进步和彭总个人没有太大关系,主要是这支部队的品格深受许多首长的喜爱。

【彭总在解放军进军西北的动员大会上】

03

在西北野战军中,独6旅是一支特殊的部队,他们来自千里之外的山东。

1946年中原突围时,王震的359旅损失惨重,只有剩下不到2000人回到陕北。在地瘠民贫的大西北,补充兵员可不容易,于是上级选择人烟稠密的渤海解放区作为兵源地。山东当地群众积极响应号召,近万人报名参军组成了渤海教导旅,后来以独立6旅的新番号编入王震的二纵。

在远离山东的大西北,独6旅的山东兵让彭总等各级首长刮目相看,王震更是总爱往独6旅跑,不管他当纵队司令还是兵团司令,甚至晚年担任大首长,都不忘去看望这支部队。

为什么山东兵如此受首长青睐呢?

首先,是因为山东籍战士普遍身材高大、体魄强壮。这样的身体条件,当然是带兵打仗的首长们喜欢的,特别是在战争年代就更加可贵。

其次,山东人骨子里有强烈的是非观念,嫉恶如仇、刚烈血性,水浒传中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的梁山好汉特性,到了人民军队就凝聚升华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。关键时刻,战斗越是残酷,山东兵越是顽强;越是伤亡大,山东兵越是敢豁命。

第三,山东籍战士忠厚朴实,做事靠谱能吃苦,好管理好培养。

最后一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,山东兵忠诚不二!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,也绝不轻言放弃使命,绝不背叛首长和战友。也因为这一点,有许多首长喜欢选拔山东兵做警卫人员。例如在山东征战多年的许世友将军,挑选警卫员和秘书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要山东人。王震将军的警卫员也长期是山东人。新中国成立后,负责核心机关保卫任务的警卫部队,有两支来自山东。

【王震将军夫妇】

这种信任和荣誉,是山东籍的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。英勇忠诚的山东子弟兵和山东人民,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付出了巨大的牺牲!

上海解放后,山东子弟兵参与上海卫戍工作。市长陈毅评价:我们取得革命胜利,山东人民是付出血的代价的。每次想到淮海战役,想起战争年代的艰难岁月,我就想起山东人民、山东子弟兵和支前民工,想起山东的煎饼、担架、小推车和军鞋……

【上海市长陈毅】

【深耕战争史,弘扬正能量,欢迎投稿,私信必复】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